【今日朝阳网】记文学寻梦人——王晓华(吴守贵)

摘要:应文友王晓华之约,我随中原老师去龙城区联合镇泉盛河一游。

记文学寻梦人——王晓华

文化信使/吴守贵  编辑/昕晨

  应文友王晓华之约,我随中原老师去龙城区联合镇泉盛河一游。

  晓华不仅是我们的文友,还是中原老师本家小妹,此行是走亲戚顺便进行文学交流。

  11月30日上午,坐朝阳至泉盛河班车,经西大营子、郝家、兴隆沟,近十二点到达泉盛河。

  班车上的邻座小伙,是晓华侄子,很健谈。车刚进村,小伙子一声招呼,司机便将车停在晓华家门口。

  晓华和丈夫早已在门口等候。我们走下汽车,晓华和丈夫迎上前来热情地握手。

  大门口有三棵高大的枣树。前院虽然不是很大,但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上几步台阶到第二层平台,再走三四步就进屋了,主人把我们让到东屋。晓华对着她丈夫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我丈夫孙相魁。”又对着中原老师说:“这是中原大哥,头回来咱家。”中原老师笑着介绍我说:“这位是我好友吴守贵吴老师。”晓华惊讶地对我说:“吴老师看着很年轻!”晓华丈夫沏茶倒水,端来水果、瓜子,陪我们说话。

  室内地面为大块彩色瓷砖,棚顶是轻钢彩板。新式吊炕上铺着彩色地板革,大玻璃窗更是让人觉得阳光灿烂。北侧一个高低柜,箱架上有两个清漆木质箱。一台大屏幕挂式彩电,一幅《秀丽山川》山水画贴在北墙正中。东侧安装一块矩形大穿衣镜,下有壁挂式烫花暖气片,墙根儿摆放文竹、海棠、玫瑰、仙客来等十多盆绿色花卉。小屋装饰得既有文化气息,又满眼新绿,室外天寒地冻,屋内春意盎然。

  同孙相魁唠嗑得知,他们一家四口分三处,姑娘、儿子在沈阳工作。他常年在朝阳市里做瓦工活。晓华自己在家务农。

  孙相魁说起妻子便滔滔不绝。他说,晓华是个文化人,嫁到穷山沟,跟他受一辈子累,把整个身心都扑在过日子上了。从不走西家串东家,闲扯张家长李家短,更不参与打麻将。除了下地干活,就督促、辅导孩子看书学习,两个孩子能考上大学,都是她的功劳。

  他们兄弟四人,他是老三,还有姐妹四人,头些年父母自己单过。父亲去世后,母亲提出和他们一起生活。晓华二话没说,就把他母亲接过来,乐呵呵地伺候了八年,直到在他家去世。晓华一直任劳任怨地照顾。

  她一个人在家种18亩地,春种、夏管、秋收,把她忙得脚打后脑勺。秋收实在忙不过来,才让我请假回来,起早贪黑帮她忙几天,绝大部分农活还是靠她一人完成。

  就这样她还挤出时间看书学习、将文学创作视为生命。乡下也有很多高中毕业生,一回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就心灰意冷,再不摸书本儿,以前学过的知识也都就饭吃或还给老师了。而晓华却从没放弃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在今日朝阳网赵总编的帮助下发表了处女作《古桑树》。文章发表后,她信心倍增。自此,诗文创作一发不可收,又连续发表四五篇文章,她高兴得像个孩子。

  孙相魁说完妻子王晓华的这几件事,眼圈有些红润,脸上却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眼里流露出敬佩、感激之情。

  王晓华说起丈夫孙相魁,也充溢着满满的幸福感。相魁虽然文化不高,但人很朴实本分,顾家过日子,还心灵手巧。冬天建筑上活干不了啦,回家来也不闲着,主动找活干,没事就前院后院地拾掇。

  我在王晓华家,看到屋里屋外、前院后院收拾得如此干净、利索都感到意外、惊讶、震撼!一个农村的旱厕,门口有门,蹲位有盖,墙体上还设有半自动坐便钢架,既不占用空间,又方便老人、小孩如厕,真是设计巧妙,无微不至。简直让你挑不出半点毛病。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可以说对农村比较了解。一个爹能养十个儿子,而十个儿子养不了一个爹的情况时有发生。据我观察和了解,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里,若是年老父亲或母亲主动提出和哪个儿子一起生活,兄弟姐妹从外地回来扑着哪家去,就足以证明那家的男人好,女人更好。夫妇肯定心地善良、孝顺父母、为人厚道、值得信赖。

  时到中午。夫妻配合默契,轮流陪我俩说话唠嗑,始终有一人做饭炒菜。屋里却没听到锅碗瓢盆响,但一会儿工夫,就端上八个菜,摆满一大桌。煎炒烹炸样样有,红绿鲜香色味全。打开一瓶酒,雅室溢满香味。

  主人热情实在,我们也不客套。宾主尽欢不拼酒,说的都是掏心话。品诗词歌赋,叙家长里短,话稼穑艰难,忆军旅生涯。我和男主人都当过兵,互称战友,格外亲切。

  午饭后,晓华夫妻俩领我们上后山去看那棵古桑树。冬季昼短夜长,虽说刚到下午三点多,但太阳也快落山了。山风很大也很猛,主人带领我俩从西坡爬向山顶,没有像样的路,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上攀爬。半个多小时才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取俯视之角度抱仰视之心态观看那棵历经磨难的古桑,在寒冷的冬季还傲然挺立,战风雪斗冰霜,坚强不屈。

  我们伴着斜阳的余晖,下山回到屋里,中原老师没忘给晓华讲解怎样欣赏格律诗的平仄之美。

  中原老师以七律《长征》为例,边标记边讲解:本句要替、本联要对、邻联要黏。又讲了横看二四六,竖看一条线等诀窍。甚至以男女代平仄,使人一听就懂,兴味盎然、茅塞顿开、过目不忘。

  短暂的接触,晓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所谓,腹有诗书人不老,文学寻梦更年轻。单薄的身躯里有着博大的胸襟;白皙的面庞下面隐藏着刚强性格;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重担。她是有文化的新式农民,更是对文学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文学寻梦人。

  晓华同丈夫把我们送上班车,趁我们没注意替我们买了票。我们来拜访一位女性文学爱好者,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浸润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女性,艰苦朴素,善良贤惠,任劳任怨,崇尚经典,知书达理……很难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由于过于内敛,她不会连篇累牍地写作发表文章。但机缘巧合,我们会读到她用心血酿成的美文。

小链接

  吴守贵,辽宁省建平县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热爱文学,喜欢旅游。著有《夕阳韵语》《金秋韵语》诗词集。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阳市金秋文学社,现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