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童谣,村庄的影子(曲廷清)

摘要:老哈河边的那些童谣啊,你唤起多少游子想念家乡的老屋,还有老屋的炊烟袅袅……

童谣,村庄的影子

文化信使/曲廷清  编辑/繁花似锦

  老哈河边的那些童谣啊,你唤起多少游子想念家乡的老屋,还有老屋的炊烟袅袅……

  ——题记

  家乡是个抽象笼统的概念,但是它有符号。那些符号多是看得见的,有了那些符号才有了家乡:山脚下的村庄,村庄里那三间老屋,袅袅升起的炊烟,屋檐下低吟浅唱的燕子,小院里啼叫的花公鸡,叔叔婶子忙碌的身影,一条从村旁经过的蜿蜒小河,一片片葱郁的杨树林里,在枝头喳喳叫的喜鹊,河滩地里茂盛的庄稼……

  想念家乡,说到底就是想念这些家乡的符号。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但印在脑子里的符号,那就是老家的童谣。那些童谣如同一支支小船,载着欢乐、企盼、还有酸涩,驶过了岁月的长河,送走了一轮轮的春夏秋冬。想起那些童谣,就想起家乡;想起家乡,就想起那些童谣。

拉大锯,扯大锯

  小时候,村里大人哄孩子都爱说这首歌谣,爷爷哄我也是边扯着我的手,扯来推去像拉锯,边念这首歌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接闺女,搬女婿,小外甥,也要去,不让去,哭鼻涕。”这童谣没有调子,所以不是唱,只是念。和念有些区别的是,有的末尾字拖了个长腔。听着这首童谣,我便对唱大戏充满了好奇。大戏是什么样,一心想去看看。长大了,听大人说,大戏就是唱的人多,城里的大剧团唱的戏,我感到有些失望,因为城里的大剧团从不到我们这个小村子来。好在那时候离我家五里的邻村唱小戏,之所以叫小戏,可能就是因为是村里人自己唱的,而且规模很小的缘故吧。不管小戏不小戏,就当去看大戏吧。那里不是姥姥家,却是姑姑家,是姑姑门口唱大戏吧。

  戏台子在村当中,是个土台子,上边有棚,台子一旁有敲锣镲的,还有两个拉胡琴的,唱的是评戏,演员也穿着戏装,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小孩子看戏,不大在意剧情,多是看演员化的妆,穿的服装。那些演员也没学过戏,唱起来总是一个调调,台词背不下来,就让文化人在幕布后面照本宣科给演员提词,后边一句,台前一句。道白时,演员们都离幕布很近,唱的时候就不能总在一个地方了,所以一有唱词时,那演员就不停地走圆场,走到幕布跟前听唱词,在转身边走圆场边唱,总是这个样子,看得就有些腻了。大人们倒是看得很专心,因为他们注意剧情。

  我也有能明白一些剧情的时候,比如那天唱《秦香莲》,我就曾听大人说过,陈士美当了官就不要秦香莲了,后来被包公铡了。我很愿意看包公,黑脸,脑门上有个白月牙,戴着胡子,很威严。可那天包公上场时却没戴胡子,台下有人说,看包公没胡子,人们正纳闷时,就听那包公唱道:“一阵大风好奇怪,把相爷我的胡子刮丢了,王朝马汉快把胡子找,找不着胡子定斩不饶。”刚一落音,王朝马汉应声到台后把胡子取来给包公戴上,台下看戏的哈哈一笑,台上的戏又接着唱下去了。人们议论说,可能是那演员上场忘了戴胡子,真是台上台下一起热闹。

  那时候,文化生活落后,更没有电视,村里每到正月唱戏便是最好的文化大餐,唱戏的村子的人家也是接亲请友的,看小戏也就是看了大戏。

谷子高粱没长大

  “老天爷,快快下(雨),谷子高粱没长大。老天爷,快快下,豆角黄瓜要上架。”

  这是一首盼雨、寄希望让老天下雨的童谣。家乡地处辽西,气候干旱是家常便饭,赶上旱年头,正是庄稼拔节大量需要水分时,偏偏就没了雨,庄稼的叶子旱得打了绺儿,人们眼巴巴地望着天,天上没有一丝云彩,风也是干热干热的。都说云彩接落日天就有雨,好不容易在傍晚有一块云彩把太阳接住了,可没几分钟,太阳又从云下边露了出来,有经验的庄稼人叹了口气:“完了,又接漏了,还是没雨。”上了年岁的人吃不住劲了,连忙召集村里所有的能走动的老年人,去村北面的小庙求雨。求龙王降雨是需要虔诚的,所以,求雨的人都选在中午烈日炎炎时才去庙前跪拜、烧香、磕头、祈求,许愿。当然,骄阳如火的中午跪在庙前,也是让龙王看见后动起恻隐之心,然后普降透雨。老的小的一伙人跪了一中午,晒得火辣辣地难受,把求雨的仪式都进行完毕才回家去。我在跪着的时候听前面的一个老太太许愿说,如果三天内老天爷给下一透雨,就唱一台影。可是,三天里,仍是没见一个雨点,倒是第六天下了一场大雨,小孩子们手舞足蹈,高喊着:老天爷,快快下,谷子高粱没长大……。虽说这雨不是三天内下的,那些上岁数的人仍以为是老天的灵验,于是找队长请来了皮影班子。这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了。后来,人们修了灌渠,引来老哈河水,河水上不去的地块也打了深井,年年有了好收成,再也没人去求雨了。山里人也知道了求雨不灵,也不再去做那无用功了,念盼雨的那首童谣的小孩子也日见减少。

  日月在向前,时代在发展,吟咏着那些童谣的日子也渐行渐远了,想想那些记载着岁月痕迹,描述着村庄风情的童谣,曾给了我和小伙伴们童年的欢乐,陪伴着我们长大成人,我们曾在场院里念过,在树林里唱过,在山顶上喊过,在月光下吟过,在小河边诵过……这些童谣留给了我们回味,留给了我们思索,更留给了我们良多的感悟,它是多年的陈酿,越品越有滋味,它是村庄的影子,让我看到了我生活过的村庄。

小链接

  曲廷清,男,辽宁省建平县叶柏寿人,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农场党委宣传委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昕晨]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