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卖年画(孙宏文)

摘要:我十来岁的时候,爸爸赶集上店买卖东西,常常带着我去帮忙。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爸爸带我赶集发生的事大都已经忘记,但有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去十二台赶集卖年画的事儿,仿佛就在昨天。

宏文随笔系列之一

卖年画

文/孙宏文 编辑/赵盼

  我十来岁的时候,爸爸赶集上店买卖东西,常常带着我去帮忙。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爸爸带我赶集发生的事大都已经忘记,但有一年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去十二台赶集卖年画的事儿,仿佛就在昨天。

  十二台位于辽宁省朝阳县城南部,是与我家北边相邻的一个公社,距离我家有25里路,集市就在公社所在地。

  腊月二十三这天早晨,妈妈起个大早为我们煮了小年饺子。我们吃过饺子,爸爸准备好要卖的年画后,就带着二哥和我顶着满天星星到家门对面的大车店去坐进城的马车。进了大车店,爸爸和二哥把年画放在车上,随后我们也都上了车。在马车驶出大车店上了公路后,车老板子坐在车前左侧的车耳帮上,扬着鞭子“驾!”、“驾!”地吆喝着拉车的骡马。随着鞭子“叭”、“叭”的响声,马蹄声就“嘚”、“嘚”地响起来。冬天,早晨大都刮的是西北风,从南向北行走正好是逆风,我们在车上面南而坐,“呜”、“呜”的风声仍在耳边响着,后背被风吹得冰凉。抬头望天,寒星一眨一眨地闪烁着。在车上坐着,脚冻得像猫咬一样痛,在上坡时车速慢了下来,车老板下了车随着车跑着赶路,我们爷仨也都先后下了车随车跑起来。跑了一段路,脚底热起来,浑身也感觉暖和了。下坡时,我们又都上了车。

  车走到通往十二台的道口,我们爷仨下了车,爸爸和二哥各扛了一捆打包的年画,我空手跟在后边就向十二台集市走去。叉道口离十二台集市还有五六里路远,爸爸和二哥扛着年画走路不方便,年画又沉,每捆都有三四十斤,一路上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到了集市已是七八点钟光景。爸爸在集市上找了个摆摊卖年画的位置,随后把捆着的年画打开捆,拿出样品画摆在地上并用石头砖块压住。随后,爸爸和二哥交替着叫卖“年画啦!年画啦!上好的年画快来买哟。”有前来买年画的,二哥就帮忙分捡。刮风时,我也帮忙压压、摁摁,免得年画被风刮起刮坏。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当时所卖的年画,有毛主席像、三气周瑜、富贵有余、拜月记、龙凤呈祥……样式也不算少。就那样吆喝着卖到午后,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少。但爸爸为了再多卖些年画,还没有走的意思。此时,饥渴难耐的我开始着急回家,一个劲地向爸爸说:“集上没啥人了,别卖了,回家吧。”爸爸经不住我的缠磨,就四处瞅瞅集市,又抬头看看太阳,向二哥说:“收摊吧。”二哥听爸爸说收摊,麻溜地卷起剩下的年画,随后又扯起包画的布单抖落画上的树叶和灰土,把画卷成一捆包裹上。收拾好后,我们没走原路,抄近处从十二台入八道河子大沟往回走。

  八道河子大沟长有10公里,光河湾子就有8处,长年流水,奔向大凌河。夏季趟水过河,冬季结冰滑行。一路上,爸爸和二哥轮流扛着年画,走过十来处弯道和冰面才出了大沟上了公路。
  上了公路,离家还有十来里的路程,此时太阳已经西斜。一路轻便的我心里想着,走快些,快回到家吃饭、吃新蒸的黏豆包。可在那生活困难的年月,天天吃不饱饭身上哪有力气,出了八道河子大沟还没有上梁就走不动了。我们爷仨从早晨吃过饭,一直到下午三点多还没有吃喝,饿得肚子咕咕叫,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只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快到公路中间上坡的时候,我看见路边有一个比胳膊还粗、约有一丈多长的木棒子。爸爸捡起看看说,这是桦树棒子,可能是从汽车上掉下来的,你们拿着吧。说完,二哥瞅了瞅我,我知道二哥是让我扛,因我一路空着手没有扛年画呀。我接过木棒子,也许是因为没力气、或许是因为没吃饭,感觉那棒子真的很沉。我咧着嘴扛在肩上,还没走到梁顶,就扛不动了。我渐渐落在后边,爸爸和二哥等着我,到了梁顶就放下杠子坐在地上歇了一会儿。之后,爸爸扛着年画、二哥又接过木棒子继续赶路。其实,挨饿的不仅是我,爸爸和二哥同样饿着,只不过他们没有说罢了。走路,他们也艰难,他们的腿也好像抬不起来似的。我们爷仨就这样走一阵子歇一阵地前行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到家,从八道河子到家这十来里的路,我们爷仨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

  到家后,我看到妈妈新蒸熟的黏豆包,立马又来了精神,又觉得不累了。没顾上洗手,伸手就拿豆包吃起来,觉得那豆包特香、特甜、特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妈妈让我上炕到桌子上吃,我都来不及,一口气吃了5个,肚子才觉得有了底儿。

  晚饭后,爸爸不顾一身的疲乏,又用秫秸扎了“马”,把灶台上的灶神爷像揭下来放在“马”背上,上了香、烧了纸,口中念念有词地又磕了头,放了鞭炮,就算是把灶王爷送走了。

  至于这次卖年画的经历为什么难以忘记,我也说不出子丑寅卯来,只记得辛勤劳动后的愉悦,以及饿透了后又饕餮美食的感觉,是那样爽心,那样快乐……

小链接

  孙宏文,1949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县南双庙乡瓦房店村,1976年于辽宁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朝阳日报社工作,先后任工业部副主任、主任和记者部主任,同时担任朝阳市记者协会秘书长。近40年的记者生涯中,以较强的新闻敏感性、针对性、指导性,撰写出消息、通讯、评论等稿件2000多篇,多篇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并有20多篇稿件获辽宁省记协和朝阳市记协优秀新闻奖。退休后长居深圳,亲山近水,笔耕不辍。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