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褪色的棉裤
文/文化信使 闵光荣(新疆石河子)
春节将近,清扫屋子,整理衣物时,不经意间又翻出了这条陪伴我20多年的棉裤,轻柔而深情地抚摸着它,记忆里的温暖随之涌现……
睹物思人,那是许多年前婆婆得知我临近冬季怀孕,专门去布店购置了新布料、新棉花,熬夜手工缝制而成。有了这条棉裤,我温暖地度过了北方寒冷的冬天。我明白,那其中的一针一线都凝聚着老人对我的关爱和对大家庭中即将迎来新生命的殷殷期盼。
棉裤面料为湖蓝色斜纹棉布,里衬是点缀同色系花纹的光滑羽纱,中间的棉花被细线固定在隐密的一个个“田”字格里,服服贴贴,整整齐齐。浮面上细密的针脚与每一块布料的拼接处丝毫不显山露水,自然而妥贴。虽然式样简单、传统朴素,却透出做工的精细、技艺的娴熟与功底的扎实。由于年头儿有点多,加之在每年的三伏天里我都会拿出来晾晒几日,使得棉裤褪色而逐渐转为浅蓝,内里的棉花也已凝成不均匀的絮状,摸上去已有硬结,疙里疙瘩。即便如此,我却一直视为珍宝一般珍藏着、守护着。这些年,多次搬家,甚至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座城市生活,但我始终带着这条棉裤“走南闯北”,不离不弃。
婆婆年轻时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家中老老少少的衣物均出自于她的巧手。用“心灵手巧、里里外外一把手”来形容她一点儿也不夸张。为我做棉裤时她年事已高,却不顾自己身体的诸多不适,主动分担照料我与孩子的烦琐事务。
90年代初,花样年华的我大学毕业,孤身一人来到了天山脚下的小城工作,成为一名工行人。由此认识了同行前辈也是我的业务指导师傅,后来成了我的爱人。刚融入这个家庭,寡言少语的我并不喜欢婆婆“个性张扬”的性格,她的直言不讳与直来直去的做事风格常常让我处于尴尬境地。我也曾为此担忧将来是否能够和睦相处,故向丈夫约法三章,其中有一项“不平等”条款——不论对错与否必须与我保持战线一致。敦厚的丈夫信守诺言,做到了遵守章程,坚定地站立在我的身后,维护着我虚张声势的自尊心。
随着孩子的降临,琐碎的家务事随之而来,对此,我束手无策,应对无暇。此时,平日里脾气火爆,说一不二的婆婆来到我们面前,拿出一百二十分的热情包揽了所有零零碎碎的事情。看着她如一员大将般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井井有条地统筹安排并亲自上阵的架式,我开始心生佩服与感激,进而消除了曾经的担心,心无芥蒂地欣赏与崇拜起她的智慧、刚强与果断。
婆婆知道我怕冷,打听到我所在的银行网点冬季暖气不热,而我又恰巧在这个时候怀孕,她立马二话不说,为我赶制了一条厚实、温软的棉裤。并叮嘱道:“小闵啊,不要嫌弃老妈做的棉裤样子土气,但管保暖和,我絮的棉花多,你坐月子乃至以后都能派上用场。”果然如她所说,在冬季室外气温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的大西北,这条棉裤温暖了无数个寒冬。
受我的影响,丈夫与儿子也喜欢穿棉裤过冬,而且执意要穿婆婆做的棉裤。儿子上初中时,婆婆来我家与她的孙子商量:“孙娃子啊(甘肃农村对孙子辈的爱称,婆婆的老家在甘肃),奶奶年龄大了,眼也花了,看不清东西,能不能穿你妈买的棉裤啊?”儿子故作“撒娇”状:“不行嘛,奶奶,我就喜欢穿您做的衣服。暖和又舒服。”婆婆溺爱地看着她亲手带大的孙子,听着孩子的说辞,脸上立刻乐开了花,自豪而又满足,似乎全然忘记了身上的病痛,第二天,乐颠颠地送来了三条棉裤。看着急性子的婆婆面带疲惫的神情,就知道准又是连夜赶工做出来的。我不禁在心里感叹道:我的母亲啊!我拿什么来回报您这份拳拳爱心呢!
如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各类商品的极大丰富。市面上销售的棉裤花样繁多数不胜数,有彩棉、纤维面料的,有磨绒、牛仔成色的;有阔腿宽松版的,有直筒修身样式的,还有轻薄款的羽绒裤与保暖度高的丝棉发热裤等等。林林总总的棉裤穿在不同体态者的身上,既有时尚风情韵味,又不失传统素雅气质。可以说,棉裤这种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其变化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与变迁。
可是,于我而言,不论怎样的变动,婆婆手工为我制作的这条棉裤,在我心里永远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虽然,她走了,走的静悄悄地,没有惊动任何一位家人,可她留下的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大爱情怀却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位亲人的灵魂深处。
[编辑 瑞雪 责编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