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春节今与昔(马丽)

摘要:40年前,当改革的春风开始吹拂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也呱呱坠地了,那年我出生在二月,妈妈说,我是春天送来的娃娃。

感怀春节今与昔

文/文化信使 马丽(辽宁建平) 

  40年前,当改革的春风开始吹拂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我也呱呱坠地了,那年我出生在二月,妈妈说,我是春天送来的娃娃。

  在妈妈精心地呵护下,我慢慢地懂事了,在我的印象里,平素的日子有些拮据,花钱不敢大手大脚,那时候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盼着过年,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期盼,每年过了八月节,就掰着手指头盼着一颗糖,一串鞭炮就能很开心的年的到来。

  妈妈是位贤德而智慧的女人。一进腊月,妈妈就到集市上扯几尺蓝布和花布,拿回家里,手工裁剪,手工缝制,为哥哥跟我一起做过年才能穿的新衣服。每当看到那折叠成方块状的小花布,我都要用小手摸一摸,想象着过年的时候穿上它美美的样子,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甜。

  每年腊月景,妈妈会把自家地里种的黍子碾成黄米面,然后蒸两锅豆包,两锅年糕,绝对不敢多蒸的,因为剩余的黍子卖掉,得到的钱可以供我和哥哥上学用。这样的吃食算是稀有物儿了,家里来了客人才能吃上一次,隔三差五妈妈也会给我和哥哥单独在锅里热几个吃,那黏黏的香甜,至今难以忘怀。

  如果年景好,腊月二十左右,爸爸会将自家养的肥猪杀一头,自己家留下蹄头下水和十几斤肉,剩下的,全部卖给本村的叔叔大爷家,换来的钱贴补家用。妈妈炖的杀猪菜,灌的血肠,烀的猪蹄都是我跟哥哥爱吃的,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与自己喜爱的食物欢聚一堂,至今依然想念那远去的儿时的味道。

  日子在期盼中,就到了年。春节贴对联,粘福字,挂挂钱,是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习俗。记得那时的福字,春联,挂钱是不用花钱买的,只需几张大红色,粉红色,绿色的彩纸就行了,家里一般不选择蓝纸和黄纸,可能红色和绿色更具有鲜明的中国年的色彩吧。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好,我家及叔叔们家的春联和福字都是爷爷手写,我当时年纪小,只记得爷爷写的最简单的一副对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大红的底色搭配上浑厚遒劲的字体,原汁原味,且意义深远。直到现在,每当看到门框两边贴的对联,我的眼前就会浮现爷爷坐在桌子旁聚精会神写字的画面,很想念。

  每年家里贴的挂钱,由爸爸全权负责。爸爸有一副挂钱模板,一副刻刀,爸爸将彩纸裁成长方形,厚度适中,将模板放在最上面,用钉子固定好周围和中间,左手握住刻刀,右手握住锤子,然后精准对位,一锤一锤砸下去,半天功夫,一版挂钱就能完成了。有时候年景闲,爸爸就会多刻几版,然后等到集上,拿过去卖,每次爸爸从集上回来,如果挂钱卖完了,脸上会洋溢着笑容,也会在集上给哥哥买挂小鞭儿,给我买几根发带儿,我和哥哥一看到这些东西,别提多高兴了,常常是搂着爸爸的脖子亲个没完……

  除夕那天,一家人早早地起床,吃过早饭,我就跟在长我七岁的哥哥后面,开始用妈妈打的白面浆糊贴对子,挂挂钱,粘福字,那时的冬天是很冷的,露在外面的小手,常常被冻得通红,然而当门楣上,窗户上,屋墙上,洋溢着吉祥的中国红,我和哥哥总是会击掌庆贺,开心的样子里长满成就感。与此同时,爸爸妈妈也在屋里忙活着,做一条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炖一只鸡,寓意着大吉大利,年午晚上要吃羊肉馅的饺子,期盼着来年扬眉吐气,大人们,用属于他们的方式,迎接着春节的到来,也用这样的方式,憧憬着未来给予的福泽。而我的期盼全在吃过午饭之后,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妈妈才会从柜子里拿出亲手缝制的花布衣服给我穿,然后给我扎两只羊角辫,再把新买的发带儿系成蝴蝶的样子。当穿戴整齐,我会站在镜子面前美美地端详自己,我觉得那时的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公主。穿上新衣的我随即变得乖巧,特别珍惜的样子让人怀念,也让人心疼……

  日子就在这样简单的快乐与贫瘠的时光中向前走着,须臾之间,同祖国一起,走过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这40年的春节,经济上从拮据到富裕,物质上从单一到丰富,形式上从居家团圆到走出去看风景,也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亲历着这种改变,也参与着这种变化……

  忆往昔峥嵘岁月,惜今朝和平盛世。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一名时代的参与者与开拓者,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为伟大的中国梦振臂高呼,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我们都是阳光下不悔的追梦人。

(本文图片均由葛丛玫拍摄)

小链接
  马丽,笔名彼岸-花开。七零后,朝阳作家协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喜爱文字,尤喜散文,随笔。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抒写座右铭:用蘸满深情的笔墨,记录光阴的暖。

  [编辑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