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入梦红草沟(李法明)

摘要:红草沟是老家村西的一条土沟。从村西的刘三坟跨过干河套向北就到了红草沟沟口,整条沟一直延伸到大北头子,长约两公里。

依稀入梦红草沟

文图/文化信使 李法明(辽宁喀左)

  红草沟是老家村西的一条土沟。从村西的刘三坟跨过干河套向北就到了红草沟沟口,整条沟一直延伸到大北头子,长约两公里。红草沟位于村后的北梁和大西梁之间,窄处仅一百余米,最宽处有两三百米的样子。两边的地势比沟里高了差不多两三米,有七八条支岔沟和红草沟相连,整条沟形如鱼骨,只是骨刺参差不齐,宽窄长短各异。两侧的山腿子是一片片的棉槐和杏树,春天开着浓密的杏花,淡淡的香气弥漫在旭日春风里。

  红草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我从来没有认真考究过,偶尔地听老辈人说是因为当年红草沟还只是一条流水的沟,沟里长着密密匝匝的黄白草,每年初冬季节,外村做起花的邹老七赶着小驴车来收黄白草制作起花杆,因为黄白草的叶子到了秋天有些淡淡的红色,所以人们就把它称作红草沟。

  后来赶上农业学大寨,红草沟改变了它荒芜的命运,因为沟里土层比较厚实,生产队就组织全队的人力进行扎沟造地。老一辈稠沟人披星戴月地干,经过几年的肩担车载,勤劳的老辈人在红草沟筑起四道土坝,把原本是荒草丛生的流水沟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格子田。红草沟成了村里的高产田,每年秋天生产队组织最壮实的棒小伙去红草沟担高粱头,一帮人喊着号子比着赛地干,小孩子就在场院里玩耍,看着谁第一个到达,给他们叫好加油。

  后来生产队解体了,红草沟的格子田作为一等好地通过抓阄分田到户,抓到红草沟的人直说手气好,抓不到的也只能眼巴巴地盼着自己的好地能随心一些。红草沟的地长庄稼但是草也多,地是好地但是藏不住懒汉。张家的玉米李家的高粱,从春到秋各家都精心侍弄着养家糊口的宝地,都期盼着过年的餐桌上丰盛一些,也让左邻右舍看看自家的日子过得不赖,该说媳妇的也得落个勤快人家的好名声。

  红草沟的沟里东边有处青石片子的矮石崖,不到两米高,每当遇到夏天的连雨天,雨水下足了,这处石崖就顺着石缝汩汩流出空山水,在不远处汇集成一处几十平方米大小的水潭,偶尔还会有小鱼出现。如果秋天的雨水多,水潭里的水就能过冬,春天开化了那里就是青蛙的乐园,当然抓蝌蚪的事少不了村里这些淘气鬼。冬天的时候水流成冰,小孩子去红草沟打冰出溜是寒假的必修课,条件好的拿着大人做的冰车,也不管北风有多冷就是疯玩。滑冰车是件上瘾的事,也有玩的久了弄湿了棉裤回家挨熊的,也有玩疯了忘了捡柴火挨揍的。只是小时候的红草沟有了太多的记忆,那片地瓜地,那片甜高粱……

  红草沟的两侧山腿子原来树木不多,最多的是棉槐,只是看山的张三叔太敬业,在他家就能看见去北梁的孩子,谁背着花篓谁拿着耙子他都看得清楚的。为了整点硬柴火就得和张三叔玩捉迷藏,一部分从村西绕道不让他看见,甩开飞毛腿窜到红草沟。冬天的棉槐茬子用镐头砸是最快的,半个多小时就能整半篓子,硬柴火太沉,装多了小孩子也背不动,为了迷惑张三叔总也要整点茅草伪装一下吧。等到冬天来崩爆米花的,噶达棒是最好的炭火。

  自从一九九八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到县城居住,红草沟渐渐地远离了我的生活,每次回老家我很少去红草沟看看,只是开车从大北头子路过,知道那里曾经有我家的两块地,南边就是红草沟,据说那里的山泉水这几年开始旺了,沿着沟边有一里多长的冰。只是村子里的孩子少了,滑冰车的早就没有了,偶尔过年时有三四十岁的中年汉子领着孩子到红草沟看看,打几个冰出溜,给孩子讲讲他曾经的过去。

  红草沟,老家的一条土沟,虽然无名却让我心生感动。红草沟,老家的一条沟,承受时光的流逝却是难以忘怀。依稀入梦,红草沟……

小链接
  李法明,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5年生人。在辽宁省喀左县五个乡镇辗转打拼二十年,现供职于喀左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喜欢读书,爱好旅游,闲时弄花草,静处赋文章。偶有文字见于报端,愿以文会友,短长互鉴!

[助编 秋水  责编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