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产生的哲学思考(孙玲玲)

摘要:昨晚给儿子洗澡,宝贝在玩水,我就拿来《论语》翻看,恰好翻到了为政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产生的哲学思考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昨晚给儿子洗澡,宝贝在玩水,我就拿来《论语》翻看,恰好翻到了为政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仔细琢磨这几句话,忽然发现,孔子这不正是在回答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吗?由此产生了《论语》与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

  我们是谁?哲学家邓晓芒教授在《哲学起步》一书中,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剖析。而我发现,这位老先生给出的答案与孔夫子告诉我们的不谋而合。俗话说得好,三十岁,花儿还没看够,虽然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可是在思想上还是心存怀疑。四十岁时,对是非评判有了自己的标准,可也还是理解得不够深刻。五十岁时,才知道天命难违,过好当下更重要,对于人的理解,才上升到思想的高度。六十岁时,心如止水,无论是谁在心湖中抛下一块石子,也不会掀起太多涟漪。七十岁,我想是我们所有人想要追求的人生境界,随心所欲,却不违背“礼制”,不会触犯法律,不违背道德,这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自我约束下的心灵的放飞,看透了世间冷暖,看尽了人间真相,这种自由是一种很难达到的人生境界。

  我们再来看邓晓芒教授解释得“我们是谁?”,他被问到自己是谁的时候,他回答说自己是一个学者,未来还有几件想要去完成的事,并且只做这几件事。我们如何来理解呢?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还未成家,你能界定自己是谁吗?三十而立,我们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是这能说你就是谁了吗?我们的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改变,直到我们真正老去,有人退休后又做了其他喜欢的事情,并有所成就,那么他是谁又要重新界定。因此,邓教授说,人只有到了古稀的年纪,才可以大概说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而直到生命结束之前,我们回顾这一生,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影响你成为了怎样的人,才能给出答案。

  我们是谁,是由我们从哪儿来决定的,大到人类的起源,小到我们出生的家庭,家庭环境的教育,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关系着我们的命运。我们未来将到哪去,孔子说“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这便已经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我们一生都在有所追求,都在不停地追求和完善自己,一路学习,一路观察,一路修行。每个阶段都无法代表现在的你,无法诠释未来的你,只有走完一生,才能找到那个全部都是你的——你。

  这是《论语》带给我的哲学思考,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更不是海市蜃楼,它连通古今,带给我们无尽思考并指引我们前行。用邓教授的一句话来总结便是:我们是谁?走着瞧!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为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龙城区骨干教师,七道泉子镇、龙城区人大代表。爱好写作,读书等。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